北极星

搜索历史清空

  • 水处理
您的位置:电力水电水力发电人物正文

潘家铮:专注水电 戎马一生

2013-01-05 16:04来源: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:潘家铮水电站水电建设收藏点赞

投稿

我要投稿

潘家铮

生于1927.11,逝世于2012.07.13,男,浙江绍兴人,中共党员,1950年8月毕业于浙江大学土木工程专业。中国著名水利水电工程专家,木工程学家,中国科学院、中国工程院原资深院士,科幻作家。2012年6月,获得第九届光华工程科技奖“成就奖”。2012年7月13日中午12时01分,潘家铮院士因病在北京逝世,享年85岁。

水力发电工程专家,教授级高级工程师,中国科学院院士、中国工程院院士

1927年9月出生,浙江省绍兴市人

1950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土木工程系

1955年他主持设计了中国第一座在坝顶泄洪的流溪河蔼拱坝

1957年负责新安江水电站的设计工作,采用了新颖的大宽重力坝、坝底抽挑降压和大底孔导流等先进技术

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

1984年评为有突出贡献的国家级专家

1989年授予国家设计大师称号

1994年被遴选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并推选为副院长,成为同时拥有科学界和工程界最高荣誉称号的少数专家之一

他还担任过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,中国大坝委员会主席,中国岩石力学和工程学会理事长,获得过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和国际岩土工程学会特殊杰出贡献奖等。现任国家电力公司顾问、三峡总公司技术委员会主任,同时还是全国政协委员,清华大学双聘教授,博士研究生导师。

先后参加和主持过黄坛口、流溪河、东方、新安江、七里泷、乌溪江、锦屏、磨房沟等大中型水电站的设计工作,参加乌江渡、葛洲坝、凤滩、陈村等工程的审查研究工作,指导龙羊峡、东江、二滩、小湾、龙滩、三峡等大型水电工程的设计工作,研究进一步加快开发我国水电资源的措施。

潘家铮院士学术渊博,著述浩瀚。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出版了《水工结构应力分析丛书》、《重力坝的弹性理论计算》、《重力坝的设计与计算》等专著。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版了《建筑物的抗滑稳定与滑坡分析》、《水工结构分析文集》、《重力坝设计》,主编了《水工建筑物设计丛书》、《水利水电工程软件包》、《水工结构分析及计算机应用》等专著。

潘家铮院士参加了四川较多大中型水电站的设计及技术咨询工作,为四川的水电建设事业做出了贡献。

潘家铮一生都在从事水力发电建设工作,先后参加和主持过黄坛口、流溪河、东方、新安江、七里泷、乌溪江、锦屏、磨房沟等大中型水电站的设计工作,参加乌江渡、葛洲坝、凤滩、陈村等工程的审查研究工作,指导龙羊峡、东江、二滩、小湾、龙滩、三峡等大型水电工程的设计工作,研究进一步加快开发我国水电资源的措施。在学术方面,主要致力于创造性地运用力学理论解决实际设计问题,对许多复杂的结构如地下结构、地基梁与框架、土石坝的心墙斜墙、调压井衬砌、岔管和法兰等,应用结构理论、弹性理论或板壳理论以及运用特殊函数,提出了新的计算理论和方法。在设计中注意采用新技术、新结构,推动技术的发展。研究和推导出不稳定场压力和封闭式排水设计理论等。

他设计的流溪河是中国第一座坝顶泄洪的薄拱坝,新安江是中国第一座自行设计施工的大型水电站,并在设计中采用世界最大的溢流厂房、宽缝重力坝、大底孔导流等新技术并首创抽排理论,为大量节省工程量,提前发电作出贡献。龙羊峡是中国已建的最高大坝(178米),二滩是在建世界第三高双曲拱坝(240米),三峡枢纽更为跨世纪的巨型工程。擅长结构力学,多年来结合实际对混凝土坝和土石坝的分析,地下结构、边坡稳定及滑坡产生的涌浪计算等等课题作出了系统研究,提出的新理论和计算方法在水电设计中得到广泛采用。

投稿与新闻线索:陈女士 微信/手机:13693626116 邮箱:chenchen#bjxmail.com(请将#改成@)

特别声明: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,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,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,内容仅供参考。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若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

凡来源注明北极星*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,转载需获授权。

潘家铮查看更多>水电站查看更多>水电建设查看更多>